财经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需要注重实践。投资者们需要通过实际的投资操作,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以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下面艾尚财经将带大家认识铜峰电子2019年报,希望可以帮到你。

终于被拖垮!众泰汽车母公司铁牛集团宣告破产

终于被拖垮!众泰汽车母公司铁牛集团宣告破产

众泰汽车不仅子公司破产,母公司也破产了。

12月23日晚,众泰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永康法院下发的《民事裁定书》,其母公司(实控人)铁牛集团由于已经严重资不抵债,且无继续经营的能力,缺乏挽救可能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七十八条第一项的规定,被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被宣告破产。

早在12月2日,众泰汽车就曾发布公告称,其全资二级子公司——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枣游清算。如今,母公司铁牛集团也宣告破产,早已危机四伏的众泰汽车将何去何从?

被众泰拖垮的铁牛

公开资料显示,铁牛集团始建于1992年,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众泰汽车(000980)和铜峰电子(600237),集团主要业务涵盖整车制造销售、关键零部件、房地产、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领域。

铁牛集团总部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是一家民营企业,应建仁、徐美儿夫妻分别持有90%和10%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夫妻二人曾因为铁牛集团的发展壮大而成为“永康首富”,2017年的身家高达140亿元,在胡润百富榜上排在第239名。

然而,2019年铁牛集团巨亏124.76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亏损金额为59.83亿元。截至2019年末,铁牛集团总资产367.47亿元,负债322.78亿元,净资产只有44.69亿,资产负债率高达88%。

企查查资料显示,截至今年12月23日,铁牛集团名下的自身风险提示多达298件,其中包括破产重整信息2条、被限制高消费8次、被执行信息10条。

值得一提的是,铁牛集团走到今天这一步,与众泰汽车有重大关联。

2016年,铁牛集团借壳金马股份,以116亿收购众泰汽车100%股权,溢价率高达428.52%。

当时,铁牛集团签署了一份业绩对赌协议,承诺众泰汽车2016年至2019年经审计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2.1亿、14.1亿、16.1亿、16.1亿。

然而,众泰汽车这四年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3亿、11.04亿、-12.41亿和-111.31亿,四年合计巨亏111.85亿元。按照协议,铁牛集团应对众泰汽车进行补偿。

不过,铁牛集团并未履行补偿协议。今年11月,众泰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按《补偿协议》的约定向铁牛集团申报债权,即铁牛集团应将其合计持有的1,565,665,896股股份移交公司并予以注销,若股份未予补偿,则铁牛集团需履行现金补偿义务,应补偿现金总额为1,395,008.31万元。

如今,随着铁牛集团被法院裁定破产,众泰汽车的未来去向更加存在不确定性。

众泰未来何去何从

众泰乱岩宽汽车在公告中称,众泰汽车与铁牛集团在资产、业务、财务等方面均保持独立,公司目前主要业务处于停产状态,不会对其日常经营造成重大影响;铁牛集团破产后续处置,可能会引起本公司实际控制权的变化。

也就是说,众泰汽车很可能会易主。

目前,铁牛集团持有众泰汽车38.78%股份,是第一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为43.99%。

以“抄袭”和“模仿”发家的众泰汽车,早年曾凭借众泰2008、众泰5008、众泰SR9等车型在国内汽车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2016年到达巅峰期,共销售33万辆汽车。

但从2017年开始,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加上市场竞争白热化,供消费者选择的优质产品越来越多,众泰汽车的销量开始一落千丈。2017年和2018年,众泰汽车的年销量分别为31.7万辆、23.4万辆。

尤其是2019年7月开始,汽车排放标准升级“国六”,“国五”车被禁,这给毫无“国六”车的众泰汽车带来致命性打击,全年销量进一步滑落至15.3万辆。这一年,众泰汽车因巨亏超111亿元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变为“*ST众泰”。

到了2020年,众泰汽车一直与停工、停产、欠薪、破产等关键词为伍。财报显示,整个上半年,公司合计生产汽车574辆,销售汽车1,417辆,几乎处于无车销售状态。前三个季度,*ST众泰的亏损额度分别达到4.17亿、10.34亿、15.63亿。

毫无核心技术,产品质量问题多多,卖车全哗亮凭颜值,而且这颜值还是靠抄来的设计,这样的众泰汽车,在行业升级转型的大潮流下,注定被时代淘汰。

如今,母公司铁牛集团、子公司众泰新能源都已纷纷破产,众泰汽车提着的最后一口气恐怕不能长久。

众泰还能挺到什么时候,是将迎来贵人相助接盘翻身,还是循着母公司的命运宣告破产重组,时间将给出答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铁牛集团破产,众泰汽车救命稻草没了,我的豪车梦破碎?

享有“皮尺泰”盛名的众泰汽车真是负面信息迭出不穷,不是欠薪就是停产,不是亏损就是被破产,虽然众泰再三否认自身并无“大碍”,但从最新的消息显示,众泰似乎已经进入破产倒计时!

近日,众泰披露公告称,母公司铁牛集团已经严重资不抵债,且无继续经营的能力,缺乏挽救可能性。法院裁定终止铁牛集团重整程序,并被宣告其破产。不过,众泰在公告中还称,众泰汽车与铁牛集团在资产、业务、财务等方面均保持独立,公司目前业务处于停产状态,不会对其日常经营造成重大影响。虽然理论上母公司破产清算不代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也必须破产,但命悬一线的众泰又有多少绝地求生的机会?

母公司破产,业绩补偿难兑现

官网显示,成立于1992年的铁牛集团旗下有安徽铜峰电子和众泰汽车两家上市公司。据悉,众泰的重组上市是由铁牛集团“一手主导”的,众泰和金马股份同属于铁牛集团旗下,铁牛集团在2016年借壳金马股份,以116亿元的对价收购众泰汽车100%股权,溢价率高达428.52%,使众泰成功实现重组上市。

当时,为了获得投资者们的青睐,铁牛集团与众泰签订了一份旦山对赌协议,如果众泰2016-2019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低于12.1亿元、14.1亿元、16.1亿元、16.1亿元,铁牛集团将做出业绩承诺补偿。最终,众泰并未完成上述业绩。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铁牛集团应向众泰补偿股份约4.68亿股,但至今仍然迟迟没有兑现。

补偿之所以无法到位,是因为铁牛集团自身负债累累。在2019年铁牛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6.19亿元,同比下滑70%;净亏损高达124.76亿元,归母净亏损高达59.83亿元。截至今年12月23日,铁牛集团名下多达255件风险提示,其中所涉司法案件有166起,董事长应建仁被法院7次限制高消费。如今,铁牛集团被法院裁定破产,众泰的业绩补偿将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

当年“走捷径”,注定了众泰的今天

坐拥500亿资产、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铁牛集团深陷债务危机不可自拔,与众泰糟糕的业务状况密切相关。曾几何时,众泰是那么的辉煌,无论是酷似奥迪Q5的T600车型,还是外观与保时捷Macan高度相似的众泰SR9,都让众泰的销量得到了跨越式增长。2015年众泰销量仅为22万辆,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突破30万辆的销量。不过众泰的销量和口碑,却也在2017年之后急转直下,甚至派生出汉腾、君马和汉龙等新品牌也于事无补。

比销量更惨的是利润。根据众泰2019年年度报告,2019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9.86亿元,同比暴跌 79.78%,净亏损111.9亿元,同比下跌1498.98%。单一年度巨亏百亿元,这在中国汽车历史上“前无古人”,要知道吉利去年的净册世利润才81.9亿元,中国品牌销量最高的车企一年赚的钱,都不够众泰去亏的。

众泰今日的“没落”,是当年“走捷径”造成的。汽车产业是资金、技术以及人才密集性的产业,各企业投入到技术研发领域的资金是相当庞大的,而众泰对技术研发投入却非常少。当技术研发跟不上节奏,“苦果”还得自己尝, 一方面众泰车辆的质量让很多消费者不满,另一方面随着车市竞争愈发激烈,一线中国品牌也开始大州迟肢幅降价应对危机,而众泰汽车这种“低质低价”的生存策略就被堵死了。

从目前的局面来看,众泰仍无国六车型在售,新车计划多次跳票,并且还遭遇员工讨薪、经销商维权索要欠款、债权人起诉等诸多麻烦;与此同时,因16.8亿元资金披露不明,众泰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由“众泰汽车”变更为“*ST众泰”。内外交困下的众泰,买车君只能祝它好运了,且行且珍惜。

总体而言,在国内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很多缺乏先进技术、没有产品口碑的车企都难以为继。在买车君看来,如果像众泰这种空有一副山寨豪车皮囊的车企“静静离开”,也算是为中国车市“做贡献”,避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发生,让中国汽车有更好的盼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带火薄膜电容产业链 核心原料迎来高光时刻

证券时报记者 李小平

近年来,以法拉电子、江海股份、艾华集团、火炬电子和宏达电子等为代表的优秀的电容器上市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和产品创新,正在从国际巨头的手中争夺市场份额,相关公司的股价也节节攀升。

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等)的大家庭中,薄膜电容产业链尤其受到产业资本的关注。凭借着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电容器厂家产销两旺,核心原料供应商铜峰电子、大东南和东材 科技 等企业的电容薄膜产业,也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通过对多家产业链相关公司、行业人士采访获悉,随着薄膜电容器在新能源 汽车 、光伏领域应用增长,订单数倍于产能的盛况正在出现,低迷多年的上游电容薄膜企业也被成功带火,特别是可以量产应用于新能源车领域的电容薄膜企业。

供需关系正在变化

“最近,我们公司的电容薄膜价格没有调整,价格政策是按照季度执行。每季度末,公司会根据原料情况、下游市场供需的情况,对价格做出一些调整。”铜峰电子相关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称。

铜峰电子的主营业务为薄膜电容器及其薄膜材料的生产和销售,年生产能力居国内外同行前列。作为国内电容薄膜的龙头企业之一,铜峰电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从产业链上下游对记者的情况反映来看,铜峰电子超薄型薄膜材料价格上涨概率较大。

电容薄膜是薄膜电容器的核心原材料。薄膜电容器是基础电子元件,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电子电路中,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家电、通讯、电网、轨道交通、工业控制、照明、新能源(光伏、风能、 汽车 )等多行业。

据了解,作为有机绝缘介质,电容器因应用领域不同,对薄膜材料要求差别较大。其中,应用于新能源领域的薄膜材料,要求的薄膜厚度在2-4微米之间。

公开资料显示,电容薄膜产业经过2012年的高峰建设后,整体行业处于供给过剩,实际产能富裕约10%左右,企业间竞争激烈,近几年雀谈行业内几乎没有扩产。目前,全球现有产能55条,按照7微米规格计算产能17万吨,其中中国有38条产线,产能12万吨。传统行业家电、电网、电机及照明灯市场用膜基本稳定在10-11万吨。

西南证券研究员对记者称,电容薄膜不是新东西,产业链现在的核心问题,是超薄型薄膜供应跟不上,还是以进口为主,包括德国和日本的企业。譬如说,应用于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超薄型薄膜材料,要求薄膜厚衫禅度在2-3微米之间,但是,国内做出的企业不多,目前只有泉州嘉德利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铜峰电子、大东南、东材 科技 和浙江南洋 科技 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做出超薄型薄膜材料。

“目前,铜峰电子有6条聚丙烯薄膜的生产线,最薄可以做到2.2微米,或岁尘最厚是18微米。公司会根据客户的需求,供应各种规格、等级的产品。现在,供应关系比较紧张的是薄型膜,也就是3.5微米以下的薄膜。”铜峰电子上述人士称。

较电容薄膜而言,国内从事薄膜电容器企业相对较多,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华东南地区,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法拉电子、江海股份和铜峰电子等。电容薄膜供需紧张程度,下游的电容器企业深有感受。

法拉电子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的薄膜进口和国产都有,主要来自于嘉德利、铜峰电子,东材 科技 刚刚开始供货。但是比较而言,嘉德利供应的薄膜产品,质量明显要好。”

作为薄膜电容器的行业龙头,法拉电子在行业内拥有相当的话语权。据相关资料,法拉电子的薄膜电容器,占据全球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约30%市场份额,占光伏领域约60%。

尽管在薄膜电容器领域,法拉电子如今也有自己的苦衷。法拉电子上述人士称,“电容器竞争比较充分,各个公司格局又不同。今年,所有原料在涨价,但今年公司的电容器没怎么涨,这是比较痛苦的地方。”

作为薄膜电容的后来者,江海股份的薄膜材料主要从国内厂家采购,江海股份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紧张肯定是紧张,特别是薄型膜,涨价比较明显,可能有30%左右。但是供应方面还行,目前公司正常生产还没有问题。

双碳政策提升景气度

电容薄膜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呈现不同的感受。

大东南相关人士对记者称,“电容薄膜的的生意,曾经在2009-2010年的时候火过一把,那时候主要是受家电下乡政策的带动。现在电容薄膜行业的情况,让人想起了当年家电下乡时期的盛况。”

2008年,受金融危机冲击,国内家电行业压力空前,冰箱、空调及洗衣机等行业出现连续多月的负增长。在此背景之下,为了扩大国内需求,改善民生,拉动消费,带动生产,国务院于2009年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工作,该政策2013年1月31日全面结束。

数据显示,2008-2010年,法拉电子营业收入分别为6.56亿元、7.62亿元、12.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59%、18.32%、58.64%;净利润分别为9817.12万元,1.2亿元、2.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67%、30.28%和103.03%。

作为电容器的供应商,电容薄膜企业也同样受益匪浅。2008年-2010年期间,大东南营业收入分别为11.68亿元、10.76亿元、14.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76%、-18.28%和30.74%;实现净利润分别为4717.84万元、5346.38万元和7744.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3.33%、7.55%和44.85%。

铜峰电子也在2010年实现扭亏为盈,公司在当时年报中指出,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通讯、家电等行业逐渐回暖,电子整机的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回升和发展,激活了处于低迷状态的电容器市场,也使整个行业开始复苏,公司主要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产销量增加。

但是,这一次电容薄膜行业的情况有所不同。

大东南上述人士称,“家电下乡政策只实行了几年就结束了,这次电容薄膜行业景气度的回升,是因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带动起来的。所以,这次的持续时间将远超当年,除非双碳减排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这从目前来看,几乎没有可能性。”

今年前三季度,大东南个性化产品比例不断提高,高压粗化膜、安规电容膜、低压并联用膜,太阳能、风能、新能源 汽车 等用膜不断增量,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87亿元,同比增长19.49%;实现净利润9319.26万元,个同比增长132.85%。其中,公司毛利率提升至22.52%,同比增加了3.54个百分点。铜峰电子的情况也相似,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7.43亿元,同比增长19.63%;净利润3323.91万元,同比增长531.36%;公司营业毛利率为20.73%,同比增加了3个百分点。

同样是受益于新能源 汽车 、光伏等行业的增长,法拉电子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21亿元,同比增长51.23%;实现净利润5.51亿元,同比增长50.1%。但是,由于收到原料上涨的拖累,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下降了5.2%,毛利率环比下降了3.1个百分点。

产能扩张难度较大

供需失衡自然会引发扩产,但薄型电容膜供应偏紧要持续2-3年时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增产能难度较大。

5.5年,是铜峰电子新建项目给出的投产时间。今年6月,铜峰电子宣布将斥资3.46亿元,启动新能源用超薄型薄膜材料项目,分两期引进两条超薄型薄膜生产线并配套部分国产设备及相关公用辅助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新能源用薄膜材料4100吨以及2100吨再生粒子的生产能力。

新建生产线投产周期较长,可以从铜峰电子曾经的募投项目建设得到佐证。

目前,铜峰电子应用于新能源领域的电容薄膜,始于公司2012年启动的增发项目。当时,公司募资7.56亿元,其中4.27亿元用于实施新能源用薄膜材料技改项目。达产后,年产新能源用薄膜2600吨,其中3.8微米超薄型聚丙烯薄膜2000吨、2.8微米超薄型聚丙烯薄膜600吨。

铜峰电子上述新能源用超薄型薄膜材料项目,原本计划的建设期为1.5年,但是实际投产时间推迟到2016年。“国外设备到港时间推迟”是影响上述项目建设的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制造新能源用超薄薄膜的生产设备非常少,国内电容薄膜厂家,主要从德国的布鲁克纳采购。以前,设备从下单到最终拿货,需要2年的时间。目前需要的时间更长,如果现在下单,可能需要3年后才能拿到设备。”大东南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由于设备交货难,导致新建产线投产周期较长,所以要提升新能源用电容薄膜的产量,只能通过对原有老设备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不过,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走改造升级这条路也很难。

大东南也是国内电容薄膜重要生产企业,原本公司供应给电容器厂家的的薄膜,主要应用于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领域。比如说,格力、美的和海尔等知名厂家,都是大东南的客户。但是近两年来,公司对生产线进行了改造,目前有两条生产线具备生产新能源用的电容薄膜能力。

大东南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的两条新能源用电容薄膜生产线,也是从德国的布鲁克纳购买,2014年下半年正式投产。但是由于市场对4微米以下的膜需求量不大,所以设备投产后又进行了改造,用于生产其他用途的电容薄膜。

“从2019年开始,基于对新能源行业的看好,公司又对生产线进行了重新改造升级,现在已经有两条线具备生产出2-4微米厚度的电容薄膜能力。目前,其中一条生产线已在稳定供货,月出货量20-30吨。”大东南上述人士指出,不是所有的电容薄膜生产线,经过改造后都能生产新能源用电容薄膜。首先,设备本身需要具备生产超薄型薄膜的能力;其次,企业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工艺水平。“同样从布鲁克纳购买的机器,有些企业的生产线,就是无法稳定量产。”

虽然也是国内较早涉足电容薄膜领域的企业,但东材 科技 以新型绝缘材料为基础,重点发展光学膜材料、电子材料、环保阻燃材料等系列产品,电容薄膜在公司业务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

“目前,公司电容薄膜的产能,大概月产100-200吨。今年之所以产销两旺、供应紧张,主要是来自于光伏、特高压以及新能源车领域。不过,目前公司应用于新能源车领域的电容薄膜,供应的量不是很大。”东材 科技 相关人士称。

当问及公司在电容薄膜领域是否有扩产计划时,东材 科技 上述人士称,电容薄膜不是公司发展的重点方向,已经很多年没有扩产了。电容薄膜属于重资产行业,产出周期较长。以前,公司供应的电容薄膜,主要是应用于特高压领域,因为受政策影响较大,市场需求有限,天花板比较明显,所以也就一直没有扩产计划。但是,公司具备2微米薄型电容膜的生产技术水平,现在新能源发展形势比较好,所以不排除未来会有扩产计划。

产业资本纷纷布局

“从今年情况来看,电容器放量主要来自于光伏、风电和新能源车领域。目前,公司有一款产品,订单是产能的5倍。这些领域是未来比较大的增长点,行业形势大家都比较看好,整体正进入一个上升周期。”华东地区一家电容器厂家对记者称。

电容器的大家庭中,薄膜电容凭借着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今正受到产业资本的追捧。

根据ECIA数据,2019年全球电容器市场规模约203亿美元。陶瓷电容、铝电容、钽电容、薄膜电容,分别占比为52%、33%、8%、7%。不过,随着薄膜电容应用领域的持续扩大,特别是在新能源 汽车 和光伏领域的快速应用,薄膜电容在电容市场中的占比有所提升。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薄膜电容的市场份额提升至8%,超过钽电容的市场份额。

据悉,薄膜电容的性能优势体现在耐压高、ESR低、无极性、性能稳定、寿命长等方面。在新能源车领域,薄膜电容能够帮助新能源车提升电源系统中的驱动用逆变器的性能;在光伏领域,薄膜电容能吸收高脉冲电流,使得逆变器和变流器端的电压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

在全球薄膜电容产业中,高端领域被松下、基美、和TDK等少数几家国际先进企业占据,国内的薄膜电容企业虽然企业多,但多聚集于中低端领域。不过,国内电容器厂家正在纷纷发力新能源车载市场和光伏领域,希望在高端市场分一杯羹。

目前,国内知名薄膜电容器厂家法拉电子,其薄膜电容器规模位列中国第一、全球前三。最近几年,法拉电子针对市场发展趋势及要求,加大了对新型能源用薄膜电容器的研发力度,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加快了量产的。

法拉电子相关人士对记者称,今年业务增长最快的电容来自新能源车,其次是光伏。在新能源车领域,目前的产能基本上能满足,公司的产能也一直在增加。明年针对新能源车领域的电容器,扩产的量会比较大,大概会增加50%。

由于薄膜电容的应用领域持续扩大,部分铝电解电容企业也纷纷布局薄膜电容业务。

譬如江海股份,该公司深耕铝电解电容的 历史 已达60年,是国内铝电解电容器的龙头企业,不过,江海股份正通过成立子公司新江海动力电子、收购薄膜电容生产企业江苏优普、与国际先进企业美基合资组建南通海美等方式,大力拓展薄膜电容业务。

江海股份相关人士对记者称,目前公司的薄膜电容器正在逐步释放产能,也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也是公司未来的增长点。

作为薄膜电容厂家的供应商,铜峰电子对下游的冷暖自有感受,基于对新能源 汽车 用电容器的看好,该公司也在发力新能源电容领域。

今年6月,铜峰电子公告称,拟实施新能源 汽车 用电容器项目,形成年产24万只新能源 汽车 用电容器的生产能力;同时还宣布启动直流电网输电用电容器项目,形成年产8000台柔性直流输电用电容器和1.3万只特高压输电用阻尼电容器的生产能力。

6个月后,铜峰电子的上述项目扩容,公司于今年12月公告称,拟与韩国成门电子株式会社共同投资设立安徽峰成电子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成立后,上述新能源 汽车 用电容器项目将由合资公司承建,项目建设规模将由年产24万只,增加至年产100万只新能源 汽车 滤波用薄膜电容器。

明年供需缺口料扩大

“从未来电容薄膜行业的扩产来看,新增产能需要到2023年才能释放。但是,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较为明朗,根据我们的估算,单单用于新能源车的电容薄膜的需求,明年预计会有40%左右的增长,薄型电容膜的新增供应,肯定是赶不上新增需求。所以,未来2-3年内的供应会偏紧张。”西南证券研究员对记者称。

据了解,由于新能源 汽车 一直面临着续航距离短、充电时间长、安全性存疑等问题,为了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 汽车 的信任度, 汽车 制造厂商对此核心系统进行了持续研发,而薄膜电容在新能源 汽车 上的作用,体现在电源系统中的驱动逆变器的性能提升。所以,薄膜电容正在取代传统的铝电解电容,在纯电动的新能源车市场正得到广泛应用。

一辆新能源 汽车 需要多少个薄膜电容?江海股份相关人士对记者称,应用数量取决于车本身的配置。一般来说,两驱的 汽车 需要1个电容,四驱的 汽车 需要2个电容。

今年第三季度,薄膜涨价是导致法拉电子净利润、毛利率环比下降的重要因素。法拉电子相关人士对记者称,目前,公司应用于新能源 汽车 的电容器,单个价格在200元左右。薄膜是电容器的主要原材料,占成本比重50%-60%,所有薄膜价格的涨跌对盈利会有一定的影响。

从重量来说,新能源 汽车 对电容薄膜的需求量又是多少?西南证券研究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是纯电动车,平均一辆车的用量是1-1.5公斤。100万辆新能源 汽车 对薄膜的理论需求量就是1000-1500吨”。

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前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280.7万辆,同比增长190.2%,渗透率为13.9%。乘联会判断,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可突破20%。市场也普遍预计,明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的产量有望突破500万辆。

“如果明年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按500万辆来算,对薄膜的理论需求量就是5000-7500吨。这个需求量,还不包括充电桩、光伏等领域对薄膜电容的使用。”西南证券研究员称,国内的电容薄膜企业,能够量产3微米以下车载电容膜的本来就不多,目前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是一个非常紧张的关系。否则,也不会出现价格上涨。

目前,电容薄膜企业正迎来高光时刻,但并非没有幸福的烦恼。电容薄膜的主要原料——聚丙烯粒子的供应,一直让国内电容薄膜企业很担忧。

铜峰电子七连板后转跌停 特斯拉电池悬念致概念股相继“过山车”

被纳入特斯拉超级电容概念股后,铜峰电子的股价出现了“过山车”:2月28日,铜峰电子开盘以6.09元直接跌停报收,结束了其在过去七个交易日里的连续涨停——收盘价从2月18日的3.47元涨至2月27日的6.77元,涨幅高达95%。

资料显示,铜峰电子主营业务为薄膜电容器及其薄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月22日,有媒体报道称,特斯拉自主研发的新电池是“干电池技术+超级电容”组合,随即超级电容概念股上涨。被市场当作超级电容龙头股的铜峰电子也随之涨停。

金融财经数据提供商Wind的数据显示,2月24日超级电容指数上涨7.26%,除了铜峰电子外,涨停的个股还包括思源电气、新筑股份、泰尔股份、江海股份、凯恩股份等。而2月28日,超级电容指数下滑7.73%,指数下的14支个股全部下跌,其中铜峰电子的角色从领涨骤然转变成领跌。

在跌停之前,从2月21日至2月28日,铜峰电子发布了七条股价异动风险提示公告。在21日、22日的公告里,其向投资者提示公司存在生产经营风险和大股东股权质押及司法冻结风险,并说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没有对其操作重大悔腔资产重组、股份发行、收购等重大事项。

2月26日,铜峰电子再次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并首次提及特斯拉,称“经公司核实,目前未生产超级电容产品,客户中不包含特斯拉”。尽管如此,2月27日铜峰电子依然出现了涨停。2月27日晚间,铜峰电子再次发布公告强调,与特斯拉没有任何业务和合作往来,“公司于2014年设立子公司时,曾计划对超级电容器进行研发生产,但综合考虑市场、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后,该项目已经终止,不再打算对该产品进行研发、投入和生产”。

2月28日,铜峰电子由涨停转向跌停,但这很难证明是否是澄没启清公告产生了作用,因为超级电容指数的其他13支个股也全面跌停。业界更倾向于认为,这次跌停仍与特斯拉的动态有关,在此前一天,特斯拉股价报收679美元,大幅下跌12.81%,已经连续四日下跌。受疫情蔓延至全球的影响,2月27日美国三大股指均大幅下跌。

特斯拉对A股的影响并非近日才显现,从2019年下半年特斯拉推进国产以来,国内A股市场对其动向一直十分敏感。Wind数据显示,特斯拉指数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整体呈上涨趋势,其中多支个股累计涨幅维持在100%。除了正牌供应商选手外,汽车产业链上不乏依靠特斯拉概念炒作的上市公司,多支个股已因股价异动被证券交易所问询,错炒案例频繁出现。

而在近10日内,特斯拉在电池技术路线“口风”上的变化,更是令概念股们相继上演戏剧化的“过山车”剧情。在“超级电容”概念升温之前,“无钴电池”概念已经掀起几轮股市波动。2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特斯拉正在与宁德时代商谈,上海工厂生产的特斯拉将使用无钴电池。2月19日,Wind钴矿指数迅速告别春节后交易以来的增长趋势,大跌4.55%,寒锐钴业、华友钴业、洛阳钼业、中色股份、均告跌停,至今都未见起色。

随后,有券商研报分析称,“无钴”大概率指的是磷酸铁锂电池,比较符合特斯拉降本需求。于是,磷酸铁锂电池概碧察衫念股掀起了涨停潮,2月19日当天,德方纳米、湘潭电化、百川股份、丰元股份等多股涨停。Wind平台磷酸铁锂电池指数的涨势从2月19日持续至2月21日。

然而,2月21日晚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官方抖音号上表示:“无钴,不代表一定是磷酸铁锂。”同时2月22日,特斯拉相关人士对媒体透露,其向宁德时代采购电池和自主研发电池是两件事,后者采用“干电池技术+超级电容”组合。随即,2月24日(周一)开市,A股铁锂电池、锂矿个股大面积跌停,同时出现了铜峰电子和超级电容指数的涨停异动现象。

特斯拉到底要用什么电池?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要等到4月份“特斯拉电池日”上才会公布。平安研究预测称,特斯拉的动力电池有望采用“高镍正极+硅碳负极(掺锂)+干电极+超级电容”的技术组合,同时指出,特斯拉Model S/X/3车型上,电池含钴量已大幅减少,此外其在2019年先后收购了超级电容生产商和锂电设备制造商。

特斯拉国产被认为将拉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但经过上述连续几次由特斯拉引发的板块波动,业内质疑A股市场是否太过轻易被其“牵”着走?“特斯拉会带来一些变数,但是电池发展的话语权主要还是行业巨头的产业发展方向,比如国内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国际的三星、LG等。其他资本炒作的事情各有自己的逻辑,不一定可以长期支撑下去。” 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投行对特斯拉的评级也存在分歧。据外媒近日报道,杰富瑞分析师Philippe Houchois将特斯拉股票评级从“买入”下调至“持有”,同时从每股600美元的目标价提高到800美元。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给予特斯拉股票“减持”的评级,并把目标股价定为500美元,较特斯拉2月26日的收盘价低出三分之一。受疫情影响,特斯拉今年完成50万辆销量目标被认为存在挑战。

受特斯拉股价连续下跌的影响,A股特斯拉指数也从2月26日开始下跌,2月28日跌幅扩大至7.2%,54支个股中仅有5支保持了增长。美东时间2月28日,特斯拉以667.99美元报收,继续下跌1.62%。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铜峰电子2019年报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艾尚财经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