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财经知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投资者们需要了解市场趋势、政策变化、公司财务等方面的信息,以更好地制定投资策略。接下来,艾尚财经将分析并了解中国绿色碳基金,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中国绿色碳基金的中国绿色碳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绿色碳基金的中国绿色碳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应对气候变化,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及嘉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祥洞,作为中国绿化基金会下设的专项基金,接受中国绿化基金会的统一管理。

第二条 本基金为开放式公募基金,面向国内外企业、组织、团体和个人。所有进入中国绿色碳基金的资金,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该基金的宗旨是:大力宣传碳汇事业,积极倡导国内外企业、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捐资加入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等活动,增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碳汇功能,加快中国森林恢复进程,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第四条 中国绿色碳基金严格按照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国绿化基金会章程》和《中国绿化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规则》进行管理。

第五条 中国绿色碳基金实行执行理事会负责制。执行理事会由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下同)、捐资方和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共同组成。执行理事会对中国绿色碳基金年度收支和使用的计划、预算、决算进行审批与监督。中国绿色碳基金支持的项目实行项目管理,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或合同制管理。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执行理事会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第六条 任何自愿通过参与植树造林,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的国内外企业谨袭枯、组织、团体和个人均可以通过捐资形式加入中国绿色碳基金,并根据出资额度,确定其相应的常务理事或理事成员资格。

第七条 凡自愿捐资加入中国绿色碳基金的企业、组织和团体,均需和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绿化基金会共同签订加入协议。加入该基金的企业、组织和团体如需单独开展碳汇计量、监测等活动,需根据项目具体情况,与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具有碳汇计量资质的相关技术单位共同签订专项业务合同,并作为实施该业务活动的依据。个人捐资加入中国绿色碳基金,另行规定。

第八条 中国绿色碳基金主要用于开展下列活动:

1、实施以积累碳汇为主要目的的植树造林、森林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它相关项目;

2、林业碳汇的计量与监测、碳汇技术标准的制定、碳汇管理政策的研究及碳汇相关信息发布等;

3、开展森林与气候变化、林业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科学知识普及、宣传、论坛和培训等社会公益活动;

4、对在开展碳汇造林、科研、宣传和与其相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组织、团体及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 中国绿色碳基金本金可以存入金融机构收取利息,也可以通过购买有价证券等有效途径,促其安全保值增值。基金增值收入仍纳入该基金用于开展相关项目活动。

第十条 中国绿色碳基金项目由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绿化基金会和捐资方共同管理,具体管理和技术要求见《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管理禅旅暂行办法》和《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第十一条 依据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注入中国绿色碳基金的资金将收取3%-10%的管理费,具体比例,将根据捐资额度,本着共同协商原则,由捐资方、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绿化基金会在共同签署的协议中加以明确。管理费的提取按捐资额度,原则上控制为:1亿元(含)按3%提取;5千万(含),1亿元以下,按4%提取;1千万(含),5千万以下按5%提取;1千万以下按10%提取。

第十二条 中国绿色碳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接受国家、社会与捐资人的监督;筹集、使用、管理情况,每年向中国绿化基金会监事会、中国绿色碳基金执行理事会和基金捐资人报告一次,并以公报形式向社会公布。同时,接受审计部门审计。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国绿化基金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长安国际信托与能投委、上海宝碳发起零碳中国首支“碳基金”是做什么的?

“碳基金”是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上戚老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长高锋升安信托共同发起的。后续长安信托和中国投资协会能投委将围绕“零碳能源”、“零碳建筑”、“零碳交通”等新兴概念,以绿色投资、一二级联动开发、土壤修复占补平衡、公募REITs等为手段,推动零碳科技项目在全国范围落地,在能源、环保、交通、碳排放、大数据、基础设施、新基建等领域。由长安信托公司政信事业部牵头各业务部门,在碳资产开发、碳基清资产管理、碳交易、碳金融服务、绿色金融、股权投资、产业基金、低碳能力建设等领域,研究推广“零碳科技城投融资建设运营模式”。

中国绿色碳基金的重要意义

成立中国绿色碳基金,积极实施大数以增加森林储能为目的的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林业碳汇项目,是在中国碳汇事业和生物质能源发展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具有前瞻性和深远意义的一件大事。要广泛宣传成立绿色碳基金的重要手液意义和作用,提高公众对碳汇事业的认识。要切实加强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把项目实施同“十一五”规划和国家有关重大战略部署结合起来,认真组织,精心策划,规范管理,努力把基金的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要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积极参与到这一利国利民的事业中来滚薯首,为我国的林业和生态建设作出贡献。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介绍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China Green Carbon Foundation),经国务院批准,于2010年7月19日在民政部注册成立,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家林业局。本基金会是中国第皮枝谈一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该基金会由中石油和嘉汉林业等企业倡议建立,前身是2007年成立的“中国绿色碳基金”。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获得境内外捐赠资产4亿多燃碰元人民币,先后在中国20多个省(区、市)资助实施和参与管理的碳汇营造林项目达120多搭逗万亩。

我国第一个碳补偿标识车贴正式启动

日前在北京八达岭碳汇造林暨中国绿色碳基金北京专项启动仪式上,北京市民罗福来从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手中接过一个绿黄色相间图案的车贴和一个购买5.6吨二氧化碳的凭证。他因此成为第一个使用碳补偿标识车贴的北京普通市民橡首。

此举,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碳补偿标识正式启用,碳补偿制度开始实施。

森林生态服务获得了回报

碳补偿标识车贴是一个紧紧抱着二氧化碳的卡通树图案,上面写着“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下面是“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形象地展示了汽车排放二氧化碳与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之间梁猜数的关系。

据专家测算,汽车每消耗1公升汽油就会产生2.4公斤二氧化碳,而每立方米木材每年吸收1.83吨二氧化碳。

碳补偿标识车贴的启用,表明森林的生态服务将获得回报,也为以造林增汇为目的的林业生态建设拓展了融资渠道,为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减缓气候变暖开辟了新途径。

目前,我国有汽车5000多万辆,推行此举,抵消汽车尾气污染的步伐肯定加快。北京现有车辆300万辆,如果有10万、20万、30万……300万车辆贴上碳补偿标识,那么北京的蓝天就会多起来。

国家林业局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管部门,在碳补偿行动中主动承担起宣传和推广义务。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等局领导都率先购买了碳补偿标识车贴,为自己在用车过程中“消足”。国家林业局机关工作人员也都积极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

种树可以抵消碳排放

在现实生活中,不光是人们开车排放了二氧化碳,其实每个人都会留下了自己的碳足迹。每项日常活动所消耗的能源、资源,都可以算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通过种树来吸收二氧化碳,可以抵消这些排放。

据了解,每公顷人工林每年约吸收27.45吨二氧化碳。大约48万亩人工林1年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抵消20万千瓦机组的煤炭发电厂每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北京至上海的波音777飞机来回旅程约4小时,一年约排放28032吨二氧化碳,大约需要15318亩人工林1年来吸收;1辆奥迪A4汽车1年排放20.2吨二氧化碳,约需11亩人工林来吸收,按照1亩人工林造林管护及监测成本250元,总成本为2750元。

碳补偿就是通过一些项目活动产生的碳汇额度,以补偿出资人因某项活动或日常生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据专家测算,在北京造林,每出资1000元人民币造林,将获得5.6吨--8.6吨二氧化碳。如果不以种树补偿,则可根据碳补偿,请别人去种树。

罗福来说,碳补偿是对自己排放行为的一种补偿。作为开车一族,这次花了1000元向中国绿色碳基金购买了碳补偿标识车贴。

碳补偿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的有效手段

由于二氧化碳的吨数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碳补偿的概兆氏念和理念就显的尤其重要。

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李怒云认为,“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是使每一个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目前,大多数公民对碳补偿理念了解不够,这需要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意识,使更多的社会力量能参与到通过造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活动中来。

碳排放作为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已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我国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除企业自觉减排外,实施碳补偿,动员更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是最有效、最积极的手段。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林业碳汇活动,碳补偿迅速发展,成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经为企业志愿参加造林和森林保护与经营活动、增加森林碳汇搭建了一个平台--中国绿色碳基金,并在7个省份试点实施了碳汇造林项目。

公民个人的碳抵销潜力巨大。《关于我国碳排放问题的若干政策与建议》显示,1999-2002年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公众如果能承担个人行动对气候影响的责任,志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有效的补偿,我们的未来就有更多绿色和希望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艾尚财经关于中国绿色碳基金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