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000888峨眉山同花顺股吧:投资者交流与市场洞察的热门平台

探索000888峨眉山同花顺股吧:投资者交流与市场洞察的热门平台

一、

峨眉山旅游股(000888)

的独特魅力

在浩瀚的股市海洋中,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888)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稳健的经营策略,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峨眉山不仅以其秀美的山水风光著称,更融合了佛教文化、自然生态与旅游服务等多重元素,为公司带来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在000888峨眉山同花顺股吧中,投资者们热烈讨论着公司的未来发展蓝图,分享着自己对旅游行业趋势的独到见解。

二、

同花顺股吧

:投资者的信息交流圣地

同花顺股吧,作为金融领域知名的在线交流平台,汇聚了海量投资者与专业人士。在这里,关于峨眉山旅游(000888)的讨论区成为了投资者获取最新市场动态、技术分析、公司公告及深度研报的重要窗口。从短线交易的技巧的分享到长期价值投资的策略探讨,每一个帖子都承载着投资者的智慧与期待。同花顺股吧以其便捷的交流方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活跃的社区氛围,促进了信息的快速流通与观点的自由碰撞。

三、

市场趋势与投资者情绪

的晴雨表

在000888峨眉山同花顺股吧,市场趋势的变化与投资者情绪的波动一目了然。随着旅游行业的复苏、节假日的旅游高峰预报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股吧里往往会出现一波又一波的热烈讨论。投资者们通过对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格局、公司财报及股价走势的深入分析,形成自己的判断与预测,并在平台上交流分享。这种集体智慧的汇聚,为其他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四、

风险与机遇并存

的投资考量

在探讨峨眉山旅游(000888)的投资价值时,风险与机遇总是相伴而行。股吧中的投资者们不仅关注公司的正面信息,也时刻保持对潜在风险的警惕。从自然灾害对旅游业务的影响,到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再到全球经济形势波动的不确定性,每一个因素都被细致分析。同时,投资者也积极挖掘公司转型升级、产品创新及市场拓展带来的新机遇,力求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把握先机。

五、

结语

:携手同行,共绘投资蓝图

总而言之,000888峨眉山同花顺股吧不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更是投资者共同成长、相互启发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每一位参与者都怀揣着对投资的热情与梦想,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随着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同花顺股吧平台的持续优化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精彩的投资故事在这里上演。让我们携手同行,在投资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共同绘制属于自己的投资蓝图。

导游工资一般多少钱,工作前景怎么样?

答:导游的工资底薪一般,主要是靠提成。一般的景点一个月也就2千左右,如果做的好,景点也好,和司机又很熟,好景点能拿到4、5千一个月。做导游有前景。目前导游的收入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公司效益+回扣+小费。基本工资一般为300至450元;效益奖则根据团里收入来定,回扣中包括客人购物回扣(俗称“扎店”)、景点门票回扣等;小费由导游和司机分,从中扣除高速公路过路过桥费、景点门票费等需导游自理的费用。这样,一些导游甚至年薪可达20万元,涉外导游比地方导游要高出许多,旺季收入与淡季收入差别也较大。导游这个职业表面看吸引人之处颇多,除了可以与游客一道游山玩水外,还可以比较轻松地步入城市高收入群行列。但只有少数导游能拿高薪。

急求成都九寨沟峨眉山旅游攻略 ?

答:久闻峨嵋山雄秀于天下,秀在其骨其山,兼得秀丽与雄浑,心至神往,本与朋友相约一起登山,但最终一人成行。

5月21 日早上在成都新南门客运中心坐上第一班发往峨嵋的班车,9点45到达峨嵋市客运中心,再坐市内中巴到达峨眉山脚下第一大寺庙—报国寺。

由于这次游历主要是以登山和欣赏风景为主,遇寺庙都没有进去。但以前去过报国寺,里面后院有一“离垢园”,好像是乾隆题的词,意为脱尘离垢,以示佛门干净。据说在此园内的房顶上不管什么时候都一尘不染,就连秋天的落叶也从不往上落。

点左右正式登山,途经雷音寺,纯阳殿,神水阁,中峰寺,广福寺在下午1点左右到达第一个大景点:清音阁。峨嵋十景当中有此一景:双桥清音。在游览资料里对它的评价是相当高的,想象中应是黑水与白水在亭下交汇,冲击中间的一块大石(牛心石),玉珠飞溅,水声朗朗,两座小拱桥飞架于茂林中,山隐清音,水流清音。

但我实地游览感觉却相差太远。

由于清音阁尚处峨嵋山脚,很多只游半山的人都会经历至此,而她又是看猴的必经之道,人山人海(还是旅游淡季),感觉象是逛公园,没有一点秀丽脱俗,至于清音更无从谈起,人声鼎沸,到处都是旅游团呼朋引伴之声,一座别致小亭挤满了人,两座小桥更是堵的水泄不通,所言的黑水和白水由于还是枯水期末,水流特别小,缓缓的流过牛心石,而且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哪是黑水哪是白水。本来预计在清音阁呆半小时,结果我只待了几分钟。

都说从清音阁到洪椿坪一线是峨嵋的精华所在,风景绝佳。

此线途经一线天,黑龙江栈道,过猴区,到洪椿坪。“一线天”实为两座山壁夹击而成,中间有一小路供游人通过,其势并不险峻,在加之游人众多体会不到一丝一毫的山势雄伟。经黑龙江栈道后,到达自然生态猴区,在这里有很多拿拐杖的引导员,在他们的监护下你可以自由得喂食猴群,不过你得买他们准备好的食物。这里的猴子大都长得肥肥胖胖,不思运动,对人群没有丝毫畏惧之心,对食物坦然处之,倒是前来观猴的游客要么兴奋的手舞足蹈,要么吓得吱哇乱叫。峨嵋山的猴群分为几拨,虽说都是野生,但在山脚下的自然生态猴区长大的猴子缺少几分野性,他们的从容不迫,和游客们的大惊小怪形成鲜明对比。不过对久居城市的俗人来说,他们不失为一种灵动的生命。通过猴区向上登6公里即到达洪椿坪,峨嵋十景中有“洪椿小雨”一景。本来计划当晚是在洪椿坪留宿,结果由于时间太早,才下午4点一刻,临时改变计划,决定住宿在下一个景点仙峰寺。洪椿坪离仙峰寺有15公里,由于急于赶路(山里天黑后不见五指)于是匆匆看过风景,没有进洪椿坪,为一大遗憾。

经过洪椿坪后,由于剩下的都是爬山之人,并且登上峨眉山有两条路可以选择,所以游客急剧减少,山的雄秀开始在我的眼中清晰起来。

洪椿坪到仙峰寺要经过九十九道拐,顾名而思义,所以我早做好了思想准备,可能是因为我年轻,在感觉中很轻松的就爬完了,没有多大的难度,倒是其中风景有点意思,树掩山中,阳光斑驳的渗透在山路,风轻柔的打在汗渍渍的身上,象是把山中清冽的泉水从冰雪初融的山颠浸过你的血液,有一种浑身通透的感觉。

一阵莫名的惊动,疑是山中灵猴嬉戏,树叶簌簌落下和着鸟儿的啾啾声,让平静的山间小道多了一分生动。举目遥望,满目苍翠,间或裸露的岩壁更添一份凝重。大约晚上6点40到达仙峰寺,结束第一天的旅程。

仙峰寺地处峨嵋半山,离九老洞约十分钟的路程。第二天一大早在寺庙的禅钟声中醒来,推开窗户,一股泥土的腥香扑鼻而来。

吃过早饭,大约7点多,便向峨嵋十景之一的“九老仙府”出发。九老洞的来历是传说一樵夫误入此洞,看见有九个白胡子老头在洞中下棋,因觉有趣,便在旁边观看,待一盘棋终,出得山洞,才发现手里拿的斧柄已朽,洞中一天,世上千年,方晓洞中偶遇神仙。大概八点左右到达九老洞,洞中有十几个40瓦的灯泡串联起的照明线,行径在昏黄的灯光下,顺着石阶大约走上二十米,一个直径大约百来米的主洞呈现在眼前,洞中两壁潮湿,旁边的石头上满是楸黑,想是上面燃过信佛者的香火。一群蝙蝠在洞中横冲直撞,让我想起西游记里白骨精的窝穴,黑暗阴森,没有一点仙气,大概是后人的烟火扰乱了洞中的寂静,没有了精神的山洞,也失去了灵气,空涸而干枯。

十点半左右到达遇仙寺,登上最后的几阶石梯,看见一只刚“弱冠”的小猴正巴巴的隔着寺庙窗户往里看.都说山下的猴是文明猴,山上的猴是流氓猴,野性更足,本不敢招惹,四下张望,只见这只小猴,于是胆从心头起,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猴粮(玉米)忐忑不安的招手唤小猴。先来个诱猴深入,我把玉米洒在地上,它迟疑片刻,一双亮晶晶的眼睛不住的打望,看一下我,又看一下地上的美食,终于禁不起诱惑,嗖的一声窜下来,拿起玉米就三下两下的爬上房顶。吃完觉得味道还不错,又眼巴巴的看着我。我掏出剩下的几粒玉米,放在自己的手掌心上,让它自己来拿。这下,有了前面的成功经验,它似乎没有太多的犹豫,伸出手,从我的手中抓起了玉米,毛茸茸的小手把我手掌心挠的痒痒的。两粒,三粒,还剩下一粒,它慌慌得拿起了最后一粒,瞧它那样,浑身紧张,任何的风吹草动它都可以做势一跳,消失在山林中。不知不觉,从旁边钻出一只成年公猴,紧随着的是一只怀抱幼仔的母猴。峨嵋猴种为藏弥猴,成年公猴的脸长得红红的,象是把猴屁股长在了脸上,甚是可怕。我没料到我的一举一动早已在猴群的监视之下,那只刚弱冠的小猴原来是侦察兵,在确定无险后,猴群才成群结队的找我索食。我开始慌不择路了,在猴群的包围下,我知道了什么叫寡不敌众。头脑一片混沌,什么遇猴群不要慌,拿棍子敲击地面吓唬它们的戏猴要言被我忘的干干净净,正在这时候,巧逢一下山的山民,作势要拣起石块,才替我赶走了它们。

在山民的掩护下,我匆匆逃离。那只小猴还追我好远,望着我的口袋恋恋不舍的。它是唯一尝到我给的甜头,难怪它那么痴心。“脱险”之后,我才从惊喜、担忧、害怕、兴奋中清醒过来,想想我无意中遇上它们,真正的野生猴群,就止不住的得意。其实山上的猴子真的是可爱,有些顽皮,又有些嚣张,见了些世面,怯生生的,不象山下的猴子文明得失去了大半野性。

经过遇仙寺,通过两条登山路的汇合点——九岭岗,过去就是钻天坡了。此路段极为陡峭,并且有五里路之遥。

路途中,常看见和我一样登山的游客在石阶上席地而坐,身后是望不了头的陡坡。在这段路程中,视野慢慢的变得开阔起来,想起一句古诗:“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钻天的石梯,倚云而上,爬完一段,回过头来,远处连绵青山,层峦迭嶂,绿纱作绫罗,苍翠作衣裳。同是陡梯,九十九道拐地处半山,所见是树影曳动,古朴灵致;在钻天坡上,回望可见群山巍峨,山中清风吹过,不觉精神一振,减掉几许无端的躁气,动中思静、思佛。

爬完钻天坡便到了洗象池。传说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爬完钻天坡后,气喘嘘嘘,满身大汗,普贤便命大象在池中洗去尘垢,这便是洗象池的由来。“象池夜月”为峨嵋十景之一。由于我去的时候未逢满月无法观得此景,加之时间尚早(下午一点钟左右)于是继续攀登。

经罗汉坡、连望坡后到达雷洞坪,此路程景色绝佳。山中雾气氤氲,两旁参天古树参差遒劲,错落有致,缥缈的云雾宛如一道白练缠绕在虬龙上,盛开的高山杜鹃争奇斗艳,给朦胧的山林带来一色亮丽,恍入隔世,疑是仙境。

下午五点左右胜利到达金顶,由于天气不好,到达金顶时已是满眼雾朦。山顶上的云走得特别快,其实身在云中。华藏寺看过去似乎要腾云而起,“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望不见哪是天哪是地,天地一色,世界由清晰还于混沌,重归于下一个轮回。

当晚夜宿金顶,第二天早上下起了蒙蒙的细雨,能见度极低,只好坐缆车回雷洞坪。日出、云海、佛光皆于我无缘。从雷洞坪坐车下山,十一点左右就踏上回成都的班车,结束我三天的峨嵋之旅!

张岱简介

答: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张岱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1597 逝世日期:1679 信仰:儒家 主要成就:散文 代表作品:《三不朽图赞》《夜航船》《西湖梦寻》等

人物简介

明末清初散文家。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张岱的出身,又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被舅父夸为“今之江淹”。天复、元汴父子曾撰修《绍兴府志》《会稽志》及《山阴志》,“三志并出,人称谈迁父子。”(《家传》)(下引张岱诗文及评论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夏咸淳点校的《张岱诗文集》者,均只注篇名。)祖父汝霖,“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同上)至老,手不释卷。曾积三十年之精神,撰修《韵山》,后因与《永乐大典》类同而辍笔(《陶庵梦忆韵山》)。

张氏三世藏书,岱“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陶庵梦忆三世藏书》)顺治三年(1645)避兵入山,仅携带数箧书籍而行。而所存者为清兵所居,日裂以炊烟;又用图书做甲盾,以当箭弹。40年所积,荡然无遗。

张岱的出身,还是一个文艺之家。祖孙几代都工诗擅文,咸有著述。天复有《鸣玉堂稿》,元汴有《不二斋稿》,汝霖有《石介园文集》,耀芳“善歌诗,声出金石。”(《家传》)张氏从汝霖起,自蓄声伎,讲究此道。耀芳“教习小蹊,鼓吹戏剧。”(《家传》)到张岱这辈,则“主人精赏鉴,延师课戏,童手指千。蹊童到其家,谓‘过剑门’,焉敢草草。”(《陶庵梦忆过剑门》)他拜师学琴,习曲三十余首,指法“练熟还生,以涩勒出之。”(同上《绍兴琴派》)并“结丝社,月必三会之。”(同上《丝社》)张岱仲叔联芳,“能写生,称能品”,与沈周、文征明、董其昌、李流芳辈“相伯仲”。又好古玩,富收藏,精鉴赏,“所遗尊、卣彝、名画、法锦,以千计。”(《附传》)张岱耳濡目染,亦自手眼不低,所作种种文物古玩之题铭,诸多磁窑铜器之品评,确为行家里手。

张岱生活于明朝末年。明中叶以后,宦官擅权,佞臣当道,特务横行,党争酷烈,内忧外患,愈演愈烈。贤能忠直,或被贬逐,或遭刑戮。与此同时,思想界涌现了一股反理学、叛礼教的思潮。以王艮、李贽为代表的王学左派,公开标榜利欲、欲为人之本性,反对理学家的矫情饰性,主张童心本真,率性而行。这无疑是对传统礼教的反叛,对程朱“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的挑战。在

这种思潮的推动下,文人士子在对社会不满之余,纷纷追求个性解放:纵欲于声色,纵情于山水,最大程度地追求物质和精神的满足。他们一方面标榜高雅清逸,悠闲脱俗,在风花雪月、山水园林、亭台楼榭、花鸟鱼虫、文房四宝、书画丝竹、饮食茶道、古玩珍异、戏曲杂耍、博弈游冶之中,着意营造赏心悦目、休闲遣兴的艺术品味,在玩赏流连中获得生活的意趣和艺术的诗情;另一方面他们在反叛名教礼法的旗号下,放浪形骸,纵情于感官声色之好,穷奢极欲,焚膏继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侈靡相高。”(张瀚《松窗梦语》卷七)如果说前者主要表现他们的避世玩世的话,那么后者主要发泄他们的傲世愤世。在张氏祖孙的交游中,不乏这样的文人名士。如徐渭、黄汝亨、陈继儒、陶望龄、王思任、陈章侯、祁彪佳兄弟等,正是这样的家庭出身,这样的社会思潮、人文氛围,造就了张岱的纨绔习气和名士风度,决定了他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和《琅嬛文集》的主要内容。

名士风度

张岱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出自《自为墓志铭》)可谓纨绔子弟的豪奢享乐习气和晚明名士文人纵欲玩世的颓放作风兼而有之。张岱博洽多通,经史子集,无不该悉;天文地理,靡不涉猎。虽无缘功名,却有志撰述。一生笔耕不辍,老而不衰。所著除《自为墓志铭》中所列十五种之外,还有《王郎诗集》《有明于越三不朽图赞》《石匮书后集》《奇字问》《老饕集》《陶庵肘后方》《茶史》《桃源历》《历书眼》《涫朗乞巧录》《柱铭对》《夜航船》、杂剧《乔坐衙》、传奇《冰山记》等共三十余种。其中《夜航船》一书,内容殆同百科全书,包罗万有,共计二十大类,四千多条目。张岱涉猎之广泛,著述之宏富,用力之勤奋,于此可

见。而他与一般玩物之纨绔、玩世之名士的畛域,也于此分界。

张岱对于自己的才高命蹇,是不胜其愤的,并将其愤世嫉俗之情,寓于山水:以绍兴府治,大如蚕筐。其中所有之山,磊磊落落,灿若列眉,尚于八山之外,犹遗黄琢。则郡城之外,万壑千岩,人迹不到之处,名山胜景,弃置道旁,为村人俗子所埋没者,不知凡几矣。(出自《黄琢山》)余因想世间珍异之物,为庸人埋没者,不可胜记。而尤恨此山生在城市,坐落人烟凑集之中,仅隔一垣,使世人不得一识其面目,反举几下顽石以相诡溷。何山之不幸,一至于此。(出自《峨眉山》)

这两段文字,一则言名山胜景被埋没之多,另一则言其被埋没之易。在反复回环的议论感叹之中,发泄了他不遇的憾恨和对世俗的鄙薄,深得柳宗元《永州八记》的骚体之精髓。但宗子毕竟不同于宗元:“山果有灵,焉能久困?余为山计,欲脱樊篱,断须飞去。”(出自《峨眉山》)他比宗元多了一分自信,多了一分诙谐。

黍离情结

与前辈小品文作家不同,年届知命的张岱经历了天地巨变:满清入主,社稷倾覆,民生涂炭,家道破败。他坦言自己“学节义不成”(《自为墓志铭》),“忠臣邪,怕痛。”(《自题小像》)只能“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自为墓志铭》)不得不在垂暮之年,以羸弱之身,亲自舂米担粪:“身任杵臼劳,百杵两歇息”“自恨少年时杵臼全不识。因念犬马齿,今年六十七。在世为废人,赁舂非吾职。”(《舂米》)“近日理园蔬,大为粪所困。”“婢仆无一人,担粪固其分。”“扛扶力不加,进咫还退寸。”(《担粪》)今昔生活对比,不啻霄壤,真如隔世。于是他“沉醉方醒,恶梦始觉”(《蝶庵题像》)再忆梦寻梦,撰成《二梦》,“持向佛前,一一忏悔。”(《自为墓志铭》)他也曾“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同上)在极其艰难的物质条件和十分痛苦矛盾的精神状态下,前后历时二十七年(其中明亡后十年),五易其稿,九正其讹,撰成《石匮书》这部二百二十卷纪传体明史的煌煌巨著。后又续撰成《后集》以纪传体补记明崇祯及南明朝史事。诚如清毛奇龄在《寄张岱乞藏史书》中所称:“将先生慷慨亮节,必不欲入仕,而宁穷年厄厄,以究竟此一编者,发皇畅茂,致有今日。此固有明之祖宗臣庶,灵爽在天,所几经保而护之式而凭之者也。”

关于《陶庵梦忆》的写作,作者在《梦忆序》中自云:

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面前不得说梦矣。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正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作者梦醒,而忆梦记梦,真邪,梦邪?真而成梦,梦又似真,这是作者的心态;悔邪,喜邪?悔而翻喜,喜而实悲,这是作者的心情。这种极其复杂矛盾的心情、百感交集的心态,在他的《自为墓志铭》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深刻。其中有自夸自诩者,如列数平生著述,追忆6岁时巧对陈继儒所试屏联之事;有自夸兼自悔者,如所列种种少时所好;有迷茫不解者,如所列“七不可解”;有梦醒彻悟者:“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作者的《梦忆》,以朱明发迹之钟山为卷首,悲叹“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以营造自己的生圹,于梦醒之后,寻得的王郎福地煞尾(《陶庵梦忆·王郎福地》),是有不胜铜驼荆棘之悲的。所以伍崇曜比之于孟元志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粱录》,“均于地老天荒,沧桑而后不胜身世之感。兹编实与之同。”(《陶庵梦忆跋》)所不同者,张岱用的是小品文这种文体,且“间涉游戏三昧”而已。《梦忆》的内容十分丰富,所记风土民俗,地域遍及会稽、杭州、苏州、镇江、南京、扬州、兖州、泰安等地;时节则有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等;风俗则涉及张灯烟火,庙会香市,观荷扫墓,演戏赏月,观潮赛舟,校猎演武等;旁及美食方物,花卉茶道,古玩器皿,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奇情奇文,引人入胜,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金忠淳《陶庵梦忆跋》)《梦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十分复杂,其中有追忆怀恋,如《张氏声伎》、《方物》和《不二斋》;有调侃嘲讽,如《嘘社》、《张东谷好酒》、《西湖七月半》;有赞誉,如《濮仲谦雕刻》、《姚简叔画》、《柳敬亭说书》;也有揭露,如《陶庵梦忆包涵所》,描写副使包涵所“穷奢极欲,老于西湖二十年。”晚明官吏之奢华纵欲,可见一斑。奢靡如此,明朝安得不亡。如《陶庵梦忆冰山记》,描写该剧演出时,观者数万人。当演到魏党“杖范元白,逼死裕妃时,观众怒气忿涌,噤断护惜。至颜佩韦击杀缇骑,枭呼跳蹴,汹汹崩屋。”反映出民心民意对阉竖当政的厌恶和气愤。《陶庵梦忆·二十四桥风月》写二更灯烬,那些“尚待迟客”的妓女,“或发娇声,唱《擘破玉》等小词,或自相谑浪嘻笑,故作热闹,以乱时候;然笑语哑哑声中,渐带凄楚,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见老鸨,受饿、受笞,俱不可知矣。”揭示了繁华掩盖下的凄惨,强颜欢笑掩盖下的辛酸。总之,“兹编载方言巷咏,嬉笑琐屑之事。然略经点染,便成至文。读者如历山川,如睹风俗,如瞻宫阙宗庙之丽。殆与《采薇》、《麦秀》同其感慨,而出之以诙谐者欤?”(佚名《陶庵梦忆·序》)对张岱的大部分小品,都可作如是观。如在《姚长子墓志铭》中,他为姚长子这位以自己的牺牲为代价,计歼倭寇百三十人,解救全乡百姓于劫难的佣仆树碑立传,赞颂其风节功绩:“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焉知作者树碑立传的目的,不是在借旌表抗倭义烈,赞颂抗清英雄呢?其中所蕴涵的爱国之情,是显而易见的。在《赠沈歌叙序》中,他盛赞友人沈素先“坚操劲节,侃侃不挠,固刀斧所不能磨,三军所不能夺矣。国变之后,寂寞一楼,足不履地,其忠愤不减文山,第不遭柴市之惨耳。”他觉得“忠臣义士,多见于国破家亡之际。如敲石出火,一闪即灭。”“不急起收之,则火种灭矣。”(《越绝诗小序》)所以他选辑《越绝诗》和《于越三不朽图》为之作赞作序。为使“忠义一线不死于人心”,他编撰《古今义列传》,“自史乘旁及稗官,手自钞集”(《古今义列传序》),“十年搜得烈士数百余人,乎自删削,自成一家之言。”(祁彪佳《义列传序》)可谓用心良苦。

《西湖梦寻》是张岱的山水园林小品。王雨谦〈西湖梦寻序〉称:张陶庵盘礴西湖四十余年,水尾山头,无处不到。湖中典故,真有世居西湖之人所不能识者,而陶庵识之独详;湖中景物,真有日在西湖而不能道者,而陶庵道之独悉。今乃山川改革,陵谷变迁,无怪其惊惶骇怖,乃思梦中寻往也。

在他之前,田汝成已撰有《西湖游览志》和《续志》。张岱的《梦寻》于《田志》多有采取,“张氏是编,乃于杭州兵燹之后,追记旧游。以北路、西路、南路、中路、外景五门,分记其胜。每景首为小序,而杂采古今诗文列其下。岱所自作尤夥,亦附著焉。其体例全仿刘侗《帝京景物略》,其诗文亦全沿公安、竟陵之派。”《四库全书总目》这段话,没有指出张岱的《梦寻》,于《田志》从体例到内容,多有采取和仿照,对照两书,不难看出。当然,《梦寻》和《田志》也有诸多不同。张岱自述其祖父有别墅寄园在西湖,他本人也曾读书李氏岣嵝山房。在阔别西湖二十八年期间,西湖无日不入其梦中。后于甲午(1654)、丁酉(1657)两至西湖。兵燹战火之后的西湖,“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作者以为“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安全无恙也。”于是“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西湖梦寻自序》)《梦寻》是作者在西湖“无日不入梦”,“未尝一日别”,这种魂牵梦绕的忆旧恋旧情结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李文叔作《洛阳名园记》,谓以名园之兴废,卜洛阳之盛衰;以洛阳之盛衰,卜天下之盛衰。诚哉,言也。余于甲午年,偶涉于此。故宫离黍,荆棘铜驼,感慨悲伤,几效桑苎翁之游笤溪,夜必恸哭而返。(《柳州亭》)在作者所有的小品文中,这是他抒发亡国之痛、黍离之悲最强烈、最鲜明的一则;是他的《两梦》的基调,也是他的《梦寻》与《田志》最大的不同。

小品品位

张岱的小品,萃于《两梦》和《文集》中,《文集》的文体,则传、记、序、跋、书、檄、铭、赞均有;内容则以传人、论诗、品文、评史为主,集中体现了张岱的诗文创作原则和主张,反映了他的审美理想和追求。

张岱论传人,则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陶庵梦忆祁止祥癖》)这与袁宏道所说:“世人但有殊癖,终身不易,便是名士。”(《与潘景升书》)如出一辙。以有癖、有疵,为有深情,有真气,为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为有傲世刺世的锋芒,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狂狷不羁,玩物玩世的突出表现。张岱(《自为墓志铭》)坦陈的种种所好,即是癖,是疵,而他所传之人,也多有癖,有疵。作者《五异人传》云:

余家瑞阳之癖于钱,须张之癖于酒,紫渊之癖于气,燕客之癖于土木,伯凝之癖于书史,其一往深情,小则成疵,大则成癖。五人者,皆无意于传,而五人之负癖若此,盖亦不得不传之者矣。

其他如祁止祥,“有书画癖,有蹴鞠癖,有鼓钹癖,有鬼戏癖,有梨园癖。”(《陶庵梦忆祁止祥癖》)王思任有谑癖,号谑庵,以致“莅官行政,摘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王谑庵先生传》)鲁云谷有洁癖:“恨,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痍秽地,闻喀痰声,索之不得,几学倪迂,欲将梧桐斫尽。”(《鲁云谷传》)正因为他能抓住传主的癖和疵来着力刻画,所以笔下的人物,个个鲜活,人人传神。

张岱传人撰史,力求其真。自言:“笔笔存孤异之性,出其精神,虽遇咸阳三月火,不能烧失。”(《跋张子省试牍三则》)“生平不喜作谀墓文,间有作者,必期酷肖其人。故多不惬人意,屡思改过,愧未能也。”(《周宛委墓志铭》)“心如止水秦铜,并不自立意见,故下笔描绘,妍媸自见。敢言刻画,亦就物肖形而已。”(《与李砚翁》)他认为“有明一代,国史失诬,家史失谀,野史失臆”(《石匮书序》),总之失真。而他自己撰史“事必求真,语必求确”,“稍有未核,宁阙勿书。”(同上)作者以写真传神为其传撰史的美学追求,力求“得一语焉,则全传为之生动;得一事焉,则全史为之活现。苏子瞻灯下自顾,见其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东坡。盖传神正在阿堵耳。”(《史阙序》)在这样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原则指导下,张岱在《王郎文集》、《梦忆》中,塑造了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官吏文士,工匠伶优,也有医生僧侣,妓女牙婆,各色人等,构成社会众生相。无论是专传,还是兼记,一经作者刻画点染,人物便声口毕肖,须眉皆动。如《扬州瘦马》中状娶妾者相瘦马一节曰:黎明,即促之出门。媒人先到者,先挟之去。其余尾其后,接踵伺之。至瘦马家,坐定,进茶。牙婆扶瘦马出,曰:“姑娘拜客”,下拜。曰:“姑娘往上走”,走。曰:“姑娘转身”,转身向明立,面出。曰:“姑娘借手瞧瞧”,尽褫其袂,手出,臂出,肤亦出。曰:“姑娘瞧相公”,转眼偷觑,眼出。曰:“姑娘几岁了?”曰几岁,声出。曰:“姑娘再走走”,以手拉其裙,趾出。然看趾有法:凡出门裙幅先响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曰:“姑娘请回”。一人进,一人又出,看一家必五六人,咸如之。

作者纯用白描,巧用媒婆的指令,与瘦马的动作的重复,把这段牙婆一手导演的木偶戏,演绎的活灵活现。客观而深刻地揭露了这些少女殆同牲口(瘦马)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者对这种陋风丑习的厌恶之情。作者还善于精择细节,渲染气氛,为人物传神写照。如《柳敬亭说书》中状柳敬亭说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勃快。声如巨钟,说到胫节处,叱诧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破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着色,细致如此。

如此描写,真可谓“闲中着色”,“微入毫发”。他笔下的人物,千人千面,个个灵动活现。如余若水之清高甘贫,倔强避世;秦一生之善借他人之乐为乐;沈歌叙之侠肠高义;王月生之孤高;张燕客之卞急暴躁,无不呼之欲出。所以陈继儒称其“条序人物,深得龙门精魄。典瞻之中,佐以临川孤韵,苍翠笔底。赞语奇峭,风电云霆,龙蛇虎豹,腕下变现。”(《古今义烈传序》)张岱为文撰史,极重一个“廉”字。他要求作者“勿吝淘汰,勿靳簸扬。”“眼明手辣,心细胆粗。眼明,则巧于掇拾;手辣,则易于剪裁;心细,则精于分别;胆粗,则决于去留。”(《廉书小序》)主张既要“以大能取小”,又要“以小能统大。”(同上)他的小品,就能以咫尺见万里。所谓“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川”。如《湖心亭看雪》作者迭用几个“一”字,别具匠心地选用了几个表示微小的量词如“痕”、“点”、“芥”、“粒”等,不仅选词新奇,而且用之以极小反衬天地之极大。全文不到二百字,却能写尽湖山雪景的迷蒙混茫,传尽西子雪妆的风姿神韵。又如《西湖七月半》,在不到七百字中,张岱着力描写月影湖光中的世态众生,各色各等的看月之人。在相互比照中,刻画了他们赏月的不同处所、方式和场面,披露了他们赏月的不同动机,辛辣嘲讽了那些俗不可耐,却偏要附庸风雅的豪门富户。作者还成功地运用了几组反衬:平时的避月如仇,反衬是夕的列队争出,趋“月”若鹜,是“好名”;铺陈二更前的喧闹嘈杂,反衬夜阑更深后的雅静清幽;用众人的顷刻兴尽,争先离去,反衬吾辈的兴始高,意方浓。美丑既分,雅俗自明。所绘情景,所状人物,都能穷形极状,历历逼真。无怪乎祁彪佳赞誉其“点染之妙,凡当要害,在余子宜一二百言者,宗子能数十字辄尽情状。及穷事际,反若有千百言在笔下。”(《义烈传序》)如此传人、叙事、撰史,深得小品三昧。

张岱有泉石膏肓,痴于山水,癖于园林。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标榜清高,避世脱俗的一种方式。无论山水,还是园林,张岱都崇尚清幽、淡远、自然、真朴。这种审美意趣和追求,反映在他的小品中。他认为“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并为当初“鹿鹿风尘”,未能应召赴隐而“至今犹有遗恨。”(《西湖梦寻·西溪》他赞赏筠芝亭“浑朴一亭耳。太仆公造此亭成,亭之外,更不增一椽一瓦,亭之内,亦不设一扉一槛,此其有意在也。”(《陶庵梦忆·筠芝亭》)他欣赏献花阁上有“层崖古木,高出林表”,下有“支壑回涡,石拇棱棱,与水相距。阁不槛,不牖;地不楼,不台,意正不尽也。”后来“五雪叔归自广陵,一肚皮园亭,于此小试。台之,亭之,廊之,栈道之。照面楼之侧,又堂之,阁之,梅花缠折旋之。”张岱对这些弄巧成拙的做法,不以为然,认为“未免伤板,伤实伤排挤,意反局嵴。”(《陶庵梦忆·献花阁》)在《陶庵梦忆·范长白》中,他认为“地必古迹,名必古人,此是主人学问。但桃则溪之,梅则屿之,竹则林之,尽可自名其家,不必寄人篱下也。”一亭一榭,一丘一壑,布置命名,既要体现主人的儒雅学问,又要体现他的艺术个性和意趣情韵。这正是张岱的山水小品所追求的美学品位,也是他品诗论文的标准。

张岱品诗平文论艺,以冰雪为喻,崇尚生气、真气。他说:“盖文之冰雪,在骨,在神。”“若夫诗,则筋节脉络,四肢百骸,非以冰雪之气沐浴其外,灌溉其中,则其诗必不佳。”(《一卷冰雪文后序》)“自弹琴拨阮,蹴鞠吹箫,唱曲演戏,描画写字,作文做诗,凡百诸项,皆藉此一口生气。得此生气者,自致清虚;失此生气者,终成渣秽。”(《与何紫翔》)他品评诗文,还崇尚空灵。认为冰雪之气,“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一卷冰雪文序》)“故诗以空灵,才为妙诗。”然而他所崇尚的空灵,并非“率意顽空者”,而是必须“以坚实为空灵”的基础:“天下坚实者,空灵之祖。故木坚,则焰透;铁实,则声宏。”(《跋可上人大米画》)所以他又推崇真实切近:“食龙肉,谓不若食猪肉之味为真也;貌鬼神,谓不若貌狗马之形为近也。”(《张子说铃序》)这样的美学追求,体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中,使他的小品“有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一无所有。”(祁豸佳《西湖梦寻序》)这是一种既世俗又儒雅,既真切又空灵的境界。

张岱认为诗文书画的创作,均不能有作意,不能刻意为之,强求其好:“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画意之诗为诗,诗必不佳。”“由此观之,有诗之画,未免板实,而胸中丘壑,反不若匠心训手之为不可及矣。”(《与包严介》)“天下之有意为好者,未必好;而古来之妙书妙画,皆以无心落笔,骤然得之。如王右军之《兰亭记》、颜鲁公之《争坐帖》,皆是其草稿,后虽摹仿再三,不能到其初本。”(《跋谑庵五帖》)而应该是“瓜落蒂熟,水到渠成。”(《蝶庵题像》)而其论选诗,则批评其族弟张毅儒的《明诗选》“胸无定识,目无定见,口无定评。”主张“撇却钟谭,推开王李”(《与毅儒弟》),自出手眼,自具特色。他的创作能在广泛师承、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自成风格。他认为:“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志厚,近时则袁中郎。”(《跋寓山注二则》)他能兼取诸君之长,所以他的山水小品,“笔具化工,其所记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丽,有王季重之诙谐。”(祁豸佳《西湖梦寻序》)当然,如上所述,张岱的山水小品,还有柳宗元的骚怨,这是祁氏所未曾道着者。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000888峨眉山同花顺股吧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艾尚财经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